自互联网回暖之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又过起了曾经的阔绰日子,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中国电子商务曾经的“王者”——8848——就是一个例外。今年4月27日至4月30日的短短四天时间内,8848电商数据公司历经两次人事变动,这一变动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裁员,最终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员工离开8848。
5月10日是8848事先约定发放拖欠工资之日,也是上述离职员工最后聚首的日子,过了这一天,他们将各奔东西。然而,这一天既没有“最后的晚餐”中那种觥筹交错,也没有同事分手时那些动感情的温情话语,公司仍然没能开出薪水,离职的员工们被再次浇了一头凉水。
对于裁员的原因, 8848CEO吕春维说,8848要过紧日子,不能再像去年那样烧钱了。
原来负责华东区的渠道经理权安庆接到记者的电话时说,他现在正在公园里散步,对于刚刚过去的那场“伤心事”,他表示,自己已离开8848,不愿多谈。他所在的渠道部在4月27日已被全部裁撤。
而此次人事变动的主角张研(原8848 CTO)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语气中透露出被8848伤透了心的情绪:“我不会再回到8848了,回去不过是折腾8848的员工,这样不好,对不起那些忠心耿耿的员工,8848这面中国电子商务曾经的旗帜里,有他们的心血。”
在4月27日的人事变动中,张研被任命为执行总裁,以取代吕春维。但三天之后,吕春维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掌控8848。
个别人物的上下不过是此次事变瞬间的片断,事件背后的大导演乃是资本之手。前8848共有57个股东,包括杨致远、丁磊等投资人及王峻涛这样的创业者。但去年1月8日8848举行“王者归来”仪式而重新开张时,8848的大股东只剩下了IDG。与对阿里巴巴、搜狐、腾讯以及慧聪的成功投资不同,对8848的投资是IDG心中的痛。此前IDG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IDG当年耽误了8848上市,应对8848随后三年的休眠负责。但一年之后,再次上演大逃亡的8848恐将面临二度休眠。
裁员过半
从4月27日到4月30日,8848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4月27日,一部分员工被通知到北京开会。会上宣布由原8848 CTO张研出任执行总裁,吕春维不再担任总裁。就在当天下午,一些员工收到来自人事主管部门的电子邮件,被告之,从即日起,他们将不再是8848的员工,所欠工资将定于节后的5月10日发放。
当事者权安庆事后回忆,收到邮件的多为企划和渠道两个部门的员工,其中,渠道部几乎被全部裁撤。吕春维在电话中向记者承认,渠道部门原有员工60多人,调整之后员工不超过10人。他还承认,经过此次调整,8848人员规模已由之前的150人减至60人,裁减员工超过半数以上。在此之前,8848主要设有技术、企划、渠道、直销、产品、财务及人事等部门,经过裁减后,渠道和技术部并入其他部门,未被撤并的部门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瘦身。
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对执行总裁张研的任命不过三天,4月30日,8848又宣布,张研离开8848,吕春维重新走上前台。与张研同时离开的,还有运营总监刘梅生及技术部门和运营部门的一大批员工。
记者采访了多位前8848员工,他们都众口一词称,不会再回到8848折腾了。
对于此次人事变动,吕春维在电话中表示纯属正常。而业界对变动原因存在两种猜测,一为管理层意见不一致,二为资本方对8848经营现状不满。原负责运营的魏威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个中缘由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显山露水。他说,张研与吕春维是自高中时代就很要好的同窗,双方并没有太厉害的冲突。
一位前8848高层表示,IDG才是这一场戏的导演。事实上,8848已经成为IDG投资失败的经典案例,这让相关负责人无法向美国总部交待。这就是他们不断折腾的原因,因为只有折腾才有机会。
代理费白交了?
自2004年第二次复出之后,8848没能带给投资者新的希望,反而陷入再度休眠。
吕春维对于此次人事变动这样解释:电子商务是棵大树,但现在还未到这棵大树结果子的时候,包括卓越、当当、易趣在内的电子商务网站都没有赢利,8848不能冲得太急,否则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他认为8848第一次休眠的原因就在于此,在中国电子商务环境还不成熟的时候做了不该做的事。
他承认8848在去年还是冲得太急,年初推出的商务模式是“搜索”加网上建店,即一边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搜索服务,一边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和搜索排名服务,同时还将为“中小企业乃至个人提供全套的网上销售引擎,其中包括搭建网上商店、购物结算、后台维护等功能齐全的整合平台,以及提供促销管理、客户管理、商业智能等整套销售工具”。
吕春维称当时的想法是,2004年肯定是搜索大发展的一年,通用搜索引擎已经成熟,但还没有一个与购物结合起来的搜索产品。而8848四年前成立伊始就是一个电子商务公司,并且把搜索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吕春维还认为,由于阿里巴巴、卓越等为电子商务布道,电子商务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是时候做三年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了。
业内人士认为,新8848的业务模式就是百度的“搜索”加上易趣的“网上建店”,而在中国互联网业内,这两家至少都做到了领域内的老大,新8848的“购物+销售”模式到底胜算几何,实在是一个问号。而事实上,经过一年的发展,8848不得不再次进行调整。
吕春维表示,经过此轮调整后,2005年将是节省的一年。在业务发展上,公司将收缩线下业务战线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线上。所谓线下业务,即通过渠道部门与全国各地的代理商进行合作,发展8848网下商店。
但这一业务调整宣布之后,8848遍布全国的代理商一下子炸开了锅:我们已经交了一年或是更长时间的代理费,今后8848不再提供服务了,所交的钱不是打水漂了吗?
此前,这些代理商都是与8848的渠道部门联系,而现在渠道部门已被裁并,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找8848哪一个部门。
所谓的“节省年”被一些离职员工与部分代理商理解为了“休眠”。“电子商务需要时间,不能急。”吕春维的语气中也透着无奈。只要投资者急功近利的态度没有改变,8848再度休眠还是没有出头之日,IDG对8848的投资迟早会成为一笔坏账。
资金链之重
讨要工资的离职员工依然在担忧,因为8848的口袋里有多少钱一直是一个谜,如果没有钱,他们又能怎样呢?
1999年,8848以网上购物B2C业务起家,曾吸引了4亿美元的投资。2000年,互联网泡沫开始大面积破裂,作为全球B2C样板企业的亚马逊遭受资本市场的冷遇,8848的盈利模式也遭到了质疑,最终无缘纳斯达克。2004年初,8848重新启动,并宣布再次获得IDG巨资投入,吕春维出任CEO,然而几天后,8848公关部经理却表示,8848重新启动时并没有新的资金进入。2004年1月8日,在“新”8848成立的发布会上,吕春维称,8848本身就还拥有雄厚的资金,足够满足当前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司业务的全面开展,因此不需要新的投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透露,去年初8848启动时,实际拥有现金300万美元,但现在不仅没有盈余,还欠着至少数百万元的债务。8848去年月均开支不下200万元,其中包括150名员工的工资、市场推广以及建立地方分支机构等费用,此外,还有约500万元的固定资产支出。按此粗略估算,8848去年全年的总开支超过3000万元。而据8848的一位内部员工透露,渠道与销售部门去年的月收入约为20万元,加上启动资金300万美元,公司能够支出的资金不会超过2700万元。
IDG合伙人李建光在去年曾说,IDG投资有三件痛心事,一是将搜狐股票在1块多钱的价位卖了;二是将腾讯在4000多万美金时卖了;第三则是在8848有机会上市时却没有上市,“当时由于我们决策的失误,耽误了市场机会”。
谁能拯救8848,谁愿意继续追加投资,谁又对8848抱有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