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周凸显民企吸纳就业能力日益增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添加时间:2005-6-14 10:44:00 点击:
         6月6日,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正式启动。上海市、区县工商联合会组织了近千家民营企业,在招聘周期间为各类求职者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上海市非公经济已步入“快速轨道”,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最近5年,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转岗的近百万职工中,非公有制企业的吸纳总量超过70万人。2004年,上海市城镇私营企业、非正规就业以及自由职业者、城镇个体经营从业人员的规模达到25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量的30%。非公有企业中,私营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003年至2004,私营企业创造岗位在新增岗位总量得比例从19.6%增长到23.3%。而2005年五个月来,私营企业创造新增岗位已达8.6万个,比重增加到32%,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大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2004年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发布的岗位信息中,私营企业已占到总量的34%。

  这和上海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势头相映证。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尤其是2002年十六以来,上海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上海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1009亿,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3.4%,年度增长率为59.7%;民间投资71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23.3%。截至2004年底,上海私营企业约39万户(不包括个体户),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近5700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的多元化扩充了就业吸纳的容量。最近五年,尤其是这两年,上海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中所占份额逐年提高,目前已经涉及到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邮电、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防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宽广的行业面为社会创造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岗位,尤其是许多第三产业的凸起,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机会。

  此外,科技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蓬勃。最近五年,科技型私营企业数量增长率约为26%。2004年,非公有制科技型企业申请专利3697项,取得专利1990项,比上年增长102%,实际使用专利2302项,比上年增长192%。蓬勃的势头吸引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全国留学归国创业的20多万留学生中,约25%落户上海;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也起了很大的分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