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比前几年好了”这个“感觉”究竟是宋书记自己的感觉还是我们大家的感觉,我觉得这一点虽然很值得研究,但暂且不论,先来看看宋书记对失业原因的解释。如果确如宋书记所说,失业仅仅是发展的结果,而后果也不过是“闲下来”而已,那失业就不仅不是坏事,而且还是好事。因为闲暇时间的增多,正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闲下来”而又无冻馁、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之忧,那我们算是进入和谐社会了。
至于如何打发时间,那是不用发愁的,可以去钓鱼、晒太阳、跳交谊舞等等。可惜经验告诉我们,现实生活远不是这么美妙:“闲下来”往往是和“生活无着”密切相关的,“活着还是死”的选择题立刻就会摆在面前。而之所以会如此,在我看来,失业并不是发展的结果,准确地说,失业是“少数人发展”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这里有数据为证。
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3年,中国的耕地面积整整减少了1亿亩,其中圈地运动,即被政府征用土地约在6600万亩左右,由此造成的失地农民大约有1亿人。这些土地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平均价格是在每亩10万元上下,而用于农民安置费用的,平均不到2万元,也就是说,有将近5万亿的级差地租作为“蛋糕”被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分食。失去土地而又没有资金创业谋生的农民只好加入失业大军,换来的是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只能是“少数人的发展”。
此外,统计显示,国有企业从1997年到2002年,企业总数减少47%,就业人数减少39%,总计减少4145万职工,同期集体企业就业人数减少1000万。也就是说,从1997年到2003年,总计有接近6000万城镇国营和集体企业职工下岗。这些下岗职工很少被私营企业吸纳,多数要靠自己再就业或者干脆失业。
当然,造成失业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包括“外资替代效应”带来的本国正规制造业的萎缩,使中国出现了个别人的“自愿失业”,等等。但在我看来,都不如前面两个原因来得直接和严重。
秦皇岛市的失业是不是完全没有上述原因,而仅仅是“社会在发展,人口也在增加,又是高科技时代”造成的呢?我没有调查,不敢妄言。但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宋书记就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或者竟是在文过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