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拒绝毫无争议的“百万年薪”?

添加时间:2005-6-29 11:05:00 点击:
       通过全球招聘上任的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美籍华人周怀北教授,近日向校方再三请求,降低“百万年薪”待遇,只享受学校特聘教授的待遇。武汉大学经反复权衡,同意以略高于特聘教授的待遇支付周怀北的年薪。

 “百万年薪”是武汉大学在招聘时开出的价码,周怀北又是经严格评审和面试“笑到最后”的,因此,这“百万年薪”可谓毫无争议。可周教授却主动提出降薪要求,这在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 笔者认为,周怀北拒绝“百万年薪”,是其真诚为人的表现。就全国而言,“百万年薪”教授远非周怀北一人,别人都拿得心不虚、气不短,为什么惟独周教授要推辞呢?是他在沽名钓誉?还是视金钱为粪土?或者是承受不住“百万年薪”的刺激?我想,都不是。我相信,周怀北对“百万年薪”不会无动于衷,他之所以要拒绝,是出于他的真诚。他知道,上至校长,下至各院院长、教授,年薪离100万元都相差太远,惟独他“鹤立鸡群”,显然有失公平,滋味不好受。

 同时,周怀北拒绝“百万年薪”更是其坚持科学精神的表现。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来应聘软件学院院长,是真心想干一番事业,绝不是冲着“百万年薪”来的。要在学术上攀登高峰,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潜下心来,不怕坐冷板凳,不能有丝毫的浮躁和功利思想。如果接受了“百万年薪”,他就可能成为众目睽睽下的科研明星。周围老师、学生、学校领导乃至上级主管部门,都会将不切实际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这些将会对其学术研究带来巨大压力,逼迫他向功利和浮躁低头让步,从而可能违背科学精神和学术研究的规律,向追求短平快方向发展,偏离科学研究的正道。

 正是这种内省自律和尊重科学规律的精神,使周怀北决定拒绝“百万年薪”。这也使得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目前颇为流行的高薪引才措施。笔者认为,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适当的激励是必要的,但动辄高薪挖人的做法,未必是对人才本身及其成长规律的一种尊重;同时,高薪聘请的做法也容易刺激“浮躁科技”、“功利科技”的蔓延,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