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不是搞给外人看的,而是重在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魏杰教授认为,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就是企业发现自身问题、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他说,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在思想观念上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树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理念,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从建设企业文化入手。他举例说,某企业给经理开车的司机曾向他抱怨说自己比经理辛苦,因为每天早晨接经理要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可工资却和经理差不多。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他在美国一家企业访问时问一位每月挣1000美元的普通员工对该企业首席执行官年薪290万美元有什么看法时,那位员工很平淡地说这很正常,因为我没承担人家那份责任。魏杰教授指出,国内一些企业之所以存在分配拉不开差距、无法形成有效激励、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建立起承认差别的理念。实际上人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正是由于存在这种能力的差别,企业中才出现了分工差别、收益差别和收益方式的差别。所以,企业员工中收益差距大是正常的,而差距不大才是不正常的。没有差别也就没有激励,没有激励的企业就难以发展。但国内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调整观念,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人的观念,涉及利益的调整,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长期的过程。
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保证和推动作用,前提是要在企业内灌输企业文化。魏杰教授指出,企业领导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做企业文化的“传教士”。因为思想如果不统一,企业是干不成事的。国外公司的培训会很多,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文化,而且公司的最高领导要亲自讲课。这样做的原因是人家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是干不成事的,所以企业领导人都把做企业文化的“传教士”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无论多忙,每月都要为员工讲几次课。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办的商学院开学时,公司老总也都要过来讲课。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在工作中思想统一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企业合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魏杰教授说,企业领导人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帮助员工在对企业的认识上树立起三种理念:第一,企业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平台;第二,企业是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第三,企业是一所大学校,即学习型组织,员工在为企业作出奉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只有在企业里树立起这种理念,大家才会发自内心地爱护企业,维护企业,发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