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增长一直低于GDP增长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添加时间:2007-1-16 10:31:00 点击:

作者:定军

 

  2006年对于整个东部省份的经济来说,或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整个东部的经济,将提前实现中央确立的"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二步。

  不过,在GDP持续快速增长,东部地区提前实现国家第二步走目标的同时,仍然有分析认为,东部的发展仍然不能算是发达水平,城乡居民并未有效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中心的专家何传启表示,2004年世界人均GDP值是6329美元。中国目前只有广州、深圳、上海等少数发达地区能达到这个平均水平。

  东部省份率先实现第二步目标

  根据统计部门测算,深圳市2006年的人均GDP将达到8200美元左右水平。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因素,2007年深圳人均GDP有望接近1万美元的水平。按世界银行标准,深圳将成为中国内地首个迈向高收入国家水平的城市。该市"十一五"规划确定2010年深圳人均GDP为1.2万美元。

  深圳的蝶变不是偶然的。近期广州、北京、杭州等地的统计部门先后宣布,2006年广州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左右,京杭将达到6000美元以上,苏州、上海有望迈向和超过7000美元的水平。

  根据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实现小康生活更加宽裕;此后10年,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十六大对第二步进行了进一步论述,即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一步目标在2005年人均GDP达到1740美元时已经提前实现。第二步目标,按照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的说法,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

  目前,江苏、广东等东部省份都已宣布2006年人均GDP将超过3500美元。浙江甚至接近4000美元。广东省统计局称,2006年广东省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比规划提前了四年。

  东部省份人均GDP提前达到3000美元的水平,显示出其整个经济发展模式在转变。中山大学珠三角港珠澳研究中心研究员袁持平指出,东部省份实际上已经逐步以消费增长来带动,这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反映明显。

  统计显示,2006年前3个季度,东部省份的投资占GDP比重首次低于50%,中西部投资普遍快于东部4~5个百分点,但是东部仍然发展最快。

  城乡居民未分享到经济增长

  但是人均GDP的增长是否意味着城乡居民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好处?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钟坚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GDP的一半转化成了收入,但是中国只有10%左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转化成收入比例最高的也只是17%.改革开放28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上升,为相当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一直低于GDP增速。

  比如2001年,我国GDP总量已达到9.5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相当于1978年的近8倍,但是同期的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859.6元,按不变价格为1978年的4.16倍,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为1978年的5.03倍。

  同时由于收入低,导致消费不畅,服务业发展不畅,这种情况即使在人均GDP为全国第一的深圳也未幸免。2005年深圳服务业占到经济的46.6%的比重,究其原因,如钟坚所说,本来按照人均GDP的水平深圳的人均收入应该达到香港的一半,但是实际差距仍不小。

  不过,专家分析指出,居民未有效分享经济增长。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何传启表示,外企转走利润是导致当地居民收入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份报告支持了上述观点。以人均GDP几年前已经超过50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苏州为例,从2000年到2005年,GDP按现价计算增长了1.6倍,财政收入增长了3.5倍,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91.5%,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仅增长了53.7%.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