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工资为何不应“国际接轨”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添加时间:2007-1-26 10:37:00 点击:

  针对国企高管薪酬过高的畸形现象,有论者提出一个颇有新意的命题:“国企高管工资应与国情接轨”。

  这位论者认为,国企高管工资之所以应与国情接轨,是因为:国企高管薪酬畸高,拉大了贫富差距,造成了新的分配不公;损害了政府及国企高管的形象;违背了工效挂钩的原则,高薪往往不能跟他们的业绩和贡献成正比。但我以为,探讨国企高管的收入,还应从另一个角度弄清一个问题:国企高管薪酬,为啥不应与国际接轨?

  在我看来,是因为这样的“接轨”,实为选择性的、脱离现实的“接轨”。

  一者,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管薪酬的高低是相对于业绩和投资风险而言的。经严格考核证实业绩确有很大增长,高管确实承担着巨大投资风险和创业风险,拿高薪也无可厚非;相反,拿高薪就会遭到质疑。西方国家甚至屡有公司高管因收入与业绩“名不副实”而被逼下台。而我们的国企,既有政策保护,又有垄断地位支撑,风险本来不大,再加上业绩考核和企业投资风险评估缺少刚性,因而往往出现业绩与薪酬水平不匹配、责权利不统一的现象。

  二者,我们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远不如西方企业规范。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薪酬的决定,严格依照法人治理规则。即便如此,也还不时遭到各方质疑。反观我们的公司法人治理,有其名,无其实,高管的职位实际是任命的,薪酬水平不是市场博弈的结果,问责制度更是趋于“疲软”。在这样的法人治理条件下,“与国际接轨”自然难以获得对高管的激励与约束预期。

  三者,西方国家高管的薪金是严格意义的企业给付的全部收入,高管行为受到严格的监督,高管一切利益皆置于阳光之下。而我们的国有企业呢?正如一位大型国企高管曾说过的那样,到了他那个位置,实际上已没有任何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如何花销,花销多少,全凭自觉。职务消费实际上成了一个无底洞。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国际接轨,势必导致高管又多了一份缺少控制的收入。

  四者,西方国家已在反思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的弊端,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跟风。比如美国,公司高管的天价薪酬,近年就遭到公众越来越多的质疑:给高管人员大量股票和期权是否合理?高得离谱的薪酬是否与高管们的业绩挂钩?既然人家都已在反省,我们自然没必要还嚷嚷着与之“接轨”了。

  五者,中国经济的发达程度,目前还不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全社会的收入水平总体还偏低。还有很多人,包括一些企业员工的家庭收入还在贫困线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高管的收入与国际接轨,享受高薪待遇,不但脱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加剧贫富分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相背离。

  结论应该是明确的: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不是“接轨”二字所能涵盖的。国企高管薪金问题的要害,在薪金之外。解决之道,在深化国企改革,构建符合国情的国企高管激励和约束机制。



出处: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