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何以说李开复不“忠”?

[ 来自: 网络 | 时间:2005/8/4 14:09:00 | 浏览:1500 | 收藏本文 ] 【

          最近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著名学者、微软全球副总裁开复博士离开微软,跳槽到现在风头正劲的Google,惹得世界首富火冒三丈,一怒之下打起了官司,引发了一场“科技秀”!

  说他是小事,只是因为这依然是老套的跳槽、挖角故事,没有一丝新意,也未加入任何娱乐亍K邓谴笫拢且蛭獬鱿防锩娴牧酱笾鹘嵌挤堑认兄病R桓鍪侵凑迫砑笃欤戳intel联盟的霸主微软,一个是后起的江湖新秀Google,还有一个配角也是在江湖上颇有人缘和号召力的开复博士博士。一个正当壮年时时盛气凌人,一个正是初生牛犊暗中蓄势待发,肯定有一场龙争虎斗的好戏可看!

  江湖已经开始纷纷扰扰了。有人说,开复博士对微软不忠;有人说,开复博士嫌微软有些迟暮,看中了Google的年少多金;有人说……

  这出戏,对我们而言,去评价他的正确与错误没什么意义,押赌谁输谁赢也是无聊之举,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什么,学到什么,领悟到什么,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但这一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我们先来理理思路,看看开复博士放弃了微软大款,投奔的这个Google究竟是何许人?

  一个真实的Google

  Google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Mountain View(山景城)的Amphitheatre大街。这里到处绿草欣欣,景色宜人。近年来,造访Google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不少知名人士,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奥斯卡影后葛妮丝·派特罗。派特罗是骑着点动滑板车参观Google办公室的。这里的院子里随处都是价值4000美元的单脚滑行车,为员工和客人提供新奇的体验,他们可以选择各种方式穿梭于他们的办公地盘。

  Google的办公大楼或会议室总会取些怪怪的名字,比如无理数“e”(2.71828)是第2大楼的名称;第3大楼则叫做圆周率“pi”(3.14);第4大楼则命名为黄金比率“phi”(1.61803)。我们先参观一下42号楼吧。它有一个员工娱乐大堂,正中是一个雅马哈港青,上面放着琴谱,琴谱有些折卷;钢琴旁边有按摩椅,可以作全身按摩,2楼更有真正的人工按摩,而且免费;人工按摩旁边则是一个游戏机房,里面有足球机、PS2游戏机等。

  公司的门口玄关处有数百盏迷幻熔岩灯,似乎在暗示,进入这里,就是进入一个充满梦想和创造的世界。在这里,重要的员工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装修,所以每个办公室都装修得富有个性,比如有人把柱体外墙做成一个白板,随时可以在柱子上作笔记,上面写满了数学方程式。

  如果有空,在大院里走走,你会发现公司中央有一个上锁的礼物箱,它会随机打开,里面有T恤、背包等各种礼物,它们经常惹来众人哄抢礼品的场面,这些场面都会被摄录机录像,作为笑料在全公司播放。
你也可以看见到处都是健身球、M&M’s巧克力,工程们脚踏滚轮在楼下的车库里玩曲棍球,或者在办公室里玩遥控飞机模型比赛,当然还有人民津津乐道的“Google狗狗”——这里可以带着狗来上班,员工每星期要抽出一天时间来照顾大家的宠物。

   “免费”是Google 总部文化的一大特色。无论任何员工,都能在Google 各个大楼每层必有的咖啡厅里享用免费饮料和点心。他们的用餐、休闲娱乐、健身、按摩、洗衣、洗澡、看病都100%免费,公司给员工的最差电脑都会配备两个17寸双液晶显示器,连厕所都装配着高级遥控坐便器。公司里面设有驻诊牙医与家庭医师看诊,请育婴假的员工可照领75%的薪水,婴儿出生后两周内,公司每天补贴50美元当作员工的作月子津贴。

  外人对Google的评价:

  有人称Google就像一个别开生面的“工作剧场”,一个聚集着大批技术顽童的“幼儿园”。

  Google的高管如何认为:

  “Google可以(这样做),这跟美国很多公司不一样。”联合董事长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说,允许员工带着狗来上班,是为了大家更好地工作。

  Google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为随时发生在任何员工身上的创意提供最大的方便和支持,而不是限制。“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吸引或开发这种创新型文化。创新来自发明,而发明是事先无法设计的。拥有天才不一定能够成功,你还需要把这些天才照顾的很好。”

  Google的执行总裁们的态度是,公司一贯地自由工程技术氛围根本谈不上是障碍,而是Google拥有的巨大的财富。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大和重压,相对弱小的他们必须进行突破性革新。他们认为,公司的伟业都是基于以员工整体能力带动的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不是强调各种规则,或者想当然地把创新的任务以规则的形式交给少数人。

  Google的创新计划:

  Google允许员工有20%的时间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研究成果必须卖给Google),而且Google还设立了一项基于鼓励员工创新能力的技术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奖金是1万美元。

  Google的内部管理:

  Google的内部管理也应用了搜索引擎技术,所有员工每天都要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所有员工都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工作报告,就算是老板的工作也要对所有人公开。另外,Google每个月都会召开2000多人的全体大会,在欢迎新的员工的同时,两位创始人介绍公司的重要进展,员工可以向两位创始人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员工能感到他们的老板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一个可以自由对话、可亲可近的老板。这种做法的作用对员工有很强的心理暗示:这个公司不但是老板的公司,而且是你们自己的公司,创新不仅仅是老板们的事,而且是大家的事。

  Google和Microsoft的身家比拼

  名称:Google,由英文单词“googol”变化而来,表示 1 后边带有 100 个零的数字;
  公司成立时间:1998年9月7日;
  创始人:塞吉·布尔,现年30岁;拉瑞·佩吉,现年31岁;
  总裁兼CEO:埃里克·斯米特(Eric Schmidt),前Novell CEO;
  总部地点:加利福尼亚山景镇;
  员工人数:4183人;

  Google公司

时间

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

净利润

同比增长

员工人数

2002

3.478亿美元

 

0.997亿美元

 

1907

2003

14.66亿美元

322%

1.056亿美元

5.9%

 

2004

31.89亿美元

118%

3.99亿美元

278%

3021

2005年第1季度

12.56亿美元

93%

3.69亿美元

600%

3482

2005年第2季度

13.84亿美元

98%

3.43亿美元

300%

4183

  名称:Microsoft,公司成立时间:1975年4月4日;
  创始人:威廉.H.盖茨、保罗.艾伦;
  总裁兼CEO:史蒂夫•鲍尔默;
  总部地点:雷特蒙德;
  员工人数:超过50000人;

  Microsoft公司

时间

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

净利润

同比增长

员工人数

2002

283.7亿美元

 

亿美元

 

 

2003

356亿美元

25%

亿美元

 

 

2004

369.35亿美元

3.8%

81.68亿美元

%

 

2005

397.88亿美元

7.7%

122.54亿美元

50%

 

2005年第1季度

91.9亿美元

12%

29亿美元

11%

 

2005年第2季度

108.2亿美元

66%

34.6亿美元

135%

 

2005年第3季度

96.2亿美元

5%

25.6亿美元

94%

 

2005年第4季度

102亿美元

9%

37亿美元

37.5%

 

  从以上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微软30岁,正当壮年,营业收入动辄百亿美元,净利润也是几十万美元上下。而Google,不过7岁大小的一个小孩,营业收入上尚未突破40亿,净利润不过几个亿,仅是微软的领头而已,员工人数也仅是微软的1/10不到。唯一不同的是(这也是让微软大动干戈的原因),Google两位数、甚至是三位数的增长速度,是让微软睡不着觉的主要原因——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

  开复博士是否看中了Google的年少多金?
   
  李开复:

  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
  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苹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部门副总裁
  曾任SGI公司网络产品部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
  曾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曾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

  作为微软中地位最高的华人,开复博士也是微软主席盖茨最信赖的技术顾问之一。开复博士是业内公认的语音技术识别专家。业内预测,未来用户和电脑之间的互动很可能以语音取代现在的键盘和鼠标输入。

  看着开复博士的履历,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人还能为生计发愁?还能为赚更多的钱发愁?

  我曾经听几个亿万富翁们说,当你有几十万的时候,你能感受到有钱的滋味;当你有几百万的时候,你还是能够感受到有钱的滋味;可当你有几千万和几个亿的时候,钱就是数字,再无其它。而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你解决了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完善了尊重到审美的需要后,就会自然过渡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开复博士本人的公开说法是,“我的目标是让每一位用户都接触并使用上最先进的技术,同时我也想为中国的发展和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从微软目前的架构来看,像开复博士这样级别的副总裁有100名,其中,有决策权的占到20%左右。分析人士认为,开复博士离开微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并不是这20%中的一份子。“如果公司的架构让经理人感到很不舒服,经理人是会选择自己认为更合适的公司。”一位专家说。

  开复博士的前同事唐骏认为,“我相信每一个职业经理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虽然微软可以称之为一个最好的公司,但是对每个职业经理人而言,他关心的是我在这个公司是不是最好的,相信开复博士也是要寻找更合适、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对于加入Google,我要说的是,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经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开复博士为自己选择Google所下的注脚。

  让我们看看这个世纪初,开复博士在中国组建微软研究院的时候曾说过的话:“很多人认为,雇用人才的关键是待遇。更多人认为,微软来到中国可以‘高薪收买最好的人才。’确实,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适当的待遇,而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也会提供有竞争性的(但是合理的)待遇。但是,对一个研究人员来说,更重要的应是研究的环境。”或许,这就是开复博士自己对工作的希冀——对人才而言,更重要的不是待遇,而是环境。

  让我们再看看开复博士给中国大学生的一封信“学习如何成为企业家”。里面有这么一段:在找工作时,给你几点建议:(1)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可以多学一些有关的技术;(2)IT将改变所有行业,和你专业有关的IT技术一定要会使用;(3)挑一个好老板,一个你能够学习的环境,最好找一个愿意培养员工的企业;(4)最好找一个重视你的专业的公司。 另外,找工作时,千万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有时一个职位可能没给你提供很高的薪水,但如果能够学到东西,从做人做事各方面给你补充“营养”,你就不应放弃。我想,这也是开复博士自己找工作的心得吧。

  现在大家再想想开复博士究竟是为了更高的薪水,更好的待遇去Google,还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去的呢?

  凭什么说开复博士不“忠”?

  每次只要有高管离开,媒体和一些闲人总要讨论半天伦理道德,讨伐一下这些高管的人品和诚信。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长千百年来的“忠君”思想。尤其是儒家新学派的代表陈朱流派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类的学说更是把这个“忠君”思想发挥了淋漓尽致。岂不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老夫子是决不承认此类伪儒家的东西,曾子这个孔老夫子的得意门生曾说:“我每天要用三件事情来考察和反省自己做人是否到位。第一,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诚(用现在的话讲,你是不是很“职业”),有责任?第二、与朋友同事相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自己说过的话都兑现了吗?第三,老师教我的很多东西,我是否真正的去实践并有了自己的心得?是不是把老师教的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

  在《论语》中,这个“忠”首先是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理想、价值观、道德;其次是不是忠于自己做的事情,即“敬事”;最后,才是忠于家人,忠于朋友。如果自己的亲人朋友做的事情违背了社会伦理,那肯定是要“大义灭亲”的,这就是忠的范围和前提。

  以前所谓的“忠君”,首先假定的前提是这个君是代表着社会伦理和社会大众的利益,所以才要忠,因为他代表着国家,代表着集体利益。如果这个君倒行逆施,不能代表国家和大众的利益,那就只能忠于“大义”了,所以儒家讲“舍身成仁”。现时的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忠诚就在于我在这个企业里就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但当这个企业的价值观不能获得我认同的时候,我自然可以离开,这里的忠诚只能忠诚于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简单地忠于这个企业。

  开复博士此次离开微软备受争议。有人因此质疑开复博士的人品和诚信。对于外界这种喋喋不休的议论,开复博士则有些厌倦,“我想不会影响我的声誉。”

  据说,开复博士去年11月称“微软将是其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然而在半年后,开复博士就决定要去Google。“我没有听到开复说过(最后一个公司)这个话。”前同事唐骏也出来避谣:评价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人品和诚信,应该更多地以职业经理人的实际行动和实际表现来谈。例如,他有没有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他为公司奉献了多少,以此来看,“开复是非常敬业的”。唐骏指出:从公司层面讲,也要考虑对职业经理人的承诺和要求是否合理。

  很多时候,外人看不明白反而愿意瞎吵吵,其实最关键的是当事人能够做到问心无愧足矣!

  所以,同曾做过“天涯沦落人”的唐骏很理解开复博士:“作为职业经理人,我并非不喜欢微软,微软是一个值得尊敬、也是一个强大的公司,即使我到了盛大后也仍这么认为;我选择盛大,也是迎接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新挑战。我想开复去Google,也同样是迎接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新挑战。”
正如开复博士自己说过:卓越的企业家必须有值得信赖的人品,值得跟随的领导力和以服务为宗旨的心态。企业家的工作就是服务———为客户服务,为股东服务,为员工服务。我想,这应该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我们把视角放的远一些,当年戊戌变法的主角之一——康有为,如果没有日本人的帮助,你也只能像谭嗣同那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了。并且日本人待之如上宾,好吃好喝招待着,一养就是十几年。可当日本人侵略中国并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康有为却奋起反击,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坚决抵制。日本政府于是提起陈年旧事,说康有为不懂得知恩图报,康有为认为在民族大义之前,任何小忠都是需要抛弃的。这就是气节!这就是大忠——忠诚于自己的信仰!

  开复博士的“忠诚”是什么?

 “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通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开复博士的宣言。是Google的企业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这包括“Google的‘新一代技术’和那种对创新的热情”、“Google对大众利益的追求”以及“Google的‘激情魔力’”。

  盛气凌人的微软需要反思了

  开复博士是这样评价Google的:“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在Google,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如今都充满了活力,像找到了一个梦幻之家,上班仿佛在享受。这种恢复青春的魔药,我也想尝尝。那是一种平等、自由的企业文化——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产生一种想法后,任何人都可以去尝试,哪怕这种想法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他虽然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写他眼中的比尔·盖茨的领导艺术,他虽然一再宣称微软是一家好公司,但他显然用自己的行为来表示Google是更好的。

  开复博士十分认同这家公司的创新氛围和看重技术的文化。当他的小女儿听说他要离开微软加盟Google时,她很兴奋的对开复博士说,爸爸终于要加入一家很酷的公司了。他从自己一位加入Google的朋友身上看到了变化,能让一些“老科学家也充满激情”。

  开复博士非常希望能给中国的青年学子们一些帮助和建议,他为此专门开办了一个个人网站来指导中国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他把自己在Google中国的责任更多的定位于吸纳人才,“这些人能在Google干出一些让用户们叫好的东西来,并且为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带来更多的人才”。

  在他眼中,微软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但Google的文化有自己的特点,平等、开放、对创新的尊重、“不作恶”,员工甚至可以在上班时间有20%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事可以与公司的业务无关。反过来呢?这或许就是微软和Google的差距之一。

  虽然微软极力挽留并且也承诺为开复博士寻找机会,可是这样空洞的承诺和微软转马灯似的换中国总裁的记录,使得挽留显得苍白无力。能将开复博士吸引到Google的重要因素就是,在中国可以独挡一面的机会。

  就在开复博士离开微软的新闻沸沸扬扬的时候,原微软中国区高管叶伟伦将于8月2日正式出任趋势科技中国区总经理的消息又见诸报端。

  微软怎么啦?

  忆往昔,众多英才齐聚微软,以能到微软工作为荣,可这几年已经有不少精英离开了微软,投奔他乡。而与此相伴的是,微软对外政策的咄咄逼人,傲气冲天。

  “从来只有我们斧头帮欺负人,今天却被人欺负,损失了二十几位弟兄。”这句《功夫》中的黑老大恼羞成怒的搞笑台词,被一些IT人士稍加改动来调侃微软,“从来只有微软挖人,今天却被Google挖角,损失了数十位弟兄。”

  自古就有店大欺客和客大欺店的道理。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如果你不能随需应变紧跟时代节奏,如果你自以为老大而不尊重员工,如果你不能够虚心学习其他同行,如果你不能让员工获得价值感的认同,员工就只能选择用脚投票,炒公司的鱿鱼。企业可以用很高的待遇暂时留住人才,可留不住的是员工的心和员工自己的价值追求。

  虽然微软可以采取诉诸法律的方式来杀鸡给猴看,但如果不能反思自己,从自己内部找原因,微软帝国最终是要崩溃的——因为坚固的堡垒往往总是从内部攻破的。